微信

客服

93岁郭奶奶的康复故事:专业和暖心照护下的重获行走

发布时间:2025-09-14

2024年12月的寒风,给93岁的郭奶奶带来了一场始料未及的考验。这位有着五十余年部队从医经历的老人,意外跌倒导致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

 

当诊断结果摆在面前时,郭奶奶握着报告单的手微微发颤 —— 作为曾见证无数病患康复的医者,她比谁都清楚,对于高龄且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还曾接受过胃、胆囊、阑尾切除术的自己而言,骨折意味着什么。

 

“会不会再也站不起来了?” 夜里躺在床上,这个念头反复缠绕着她。曾经能独立打理生活的她,一想到未来可能要长期卧床,依赖他人照料,心底就涌起强烈的失落感。

 

家属同样陷入纠结:手术风险过高,保守治疗又怕恢复无望,每次与医疗团队沟通时,语气里都满是担忧。

 

最终,在综合评估身体耐受度后,家属与团队达成共识,选择保守治疗,而这份 “希望” 的接力棒,随即交到了南京钟山颐养园医护团队手中。

为了让郭奶奶改善身体状况,南京钟山颐养园的医护团队综合评估,快速制定和开启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初次见到康复师时,郭奶奶还沉浸在病痛中:“我这把年纪,骨头都脆了,练了也白练。” 面对长者的消极情绪,康复师和护士长坐在奶奶床边,从聊家常说起奶奶的从医经历:“您当年给病人那么多信心,现在也给我们一个帮您的机会,咱们慢慢试,不着急。”

 

这份耐心渐渐卸下了郭奶奶的心防。护理团队首先为她定制了防压疮气垫床,每2小时定时协助翻身,每次翻身时,护理员都会轻声询问 “这里疼不疼”“要不要调整姿势”。

 

康复训练则从最基础的被动关节活动开始。起初,郭奶奶看着康复师轻柔地活动自己的左腿,眼神里满是期待又夹杂着不安,“能行吗?”她总忍不住问。当听到“您的关节活动度比昨天好一点了”的肯定时,她紧锁的眉头才会稍稍舒展。

🔺卧床期间:照护师陪伴奶奶晒太阳

 

随着训练推进,坐位平衡训练成了新的挑战。第一次尝试在床边坐稳时,郭奶奶的身体晃了晃,她下意识地抓住康复师的手,额头上渗出细汗。“别怕,我扶着您呢,眼睛看着前方,慢慢调整重心。”在康复师的引导下,她反复练习了十几次,终于能坐稳30秒。那天晚上,她特意跟家属打电话:“今天我能自己坐一会儿了,没那么没用。”语气里难掩一丝喜悦。

 

更让郭奶奶惊喜的是,心理疏导员在日常聊天中,发现了她对老军歌的特殊情感。于是,《喀秋莎》、《我和我的祖国》等熟悉的旋律,开始出现在康复训练中——做腿部肌力训练时,康复师会陪着她一起哼唱,原本枯燥的动作,因为有了音乐的陪伴变得轻松起来。

2025年6月,在康复师和照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郭奶奶经过183天系统康复理疗和训练,在助行器辅助下完成独立行走2.8米。

 

这个对常人微不足道的距离,对93岁老人而言,却是医学与人文关怀的双重胜利。家属将"关爱老人排忧解难"的锦旗送到护理站时,动情道:“十分感谢你们对于奶奶的照护,奶奶才能一步步的站立起来,真的太不容易了。”

🔺康复训练

 

南京钟山颐养园医护团队表示:"每位长者都是独特个体,我们的价值在于用专业和暖心陪伴守护他们的安康,努力让他们重新找回生活自主权。"

 

从日常起居照料到康复理疗,从康复训练到情感陪伴,钟山颐养园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重新诠释"老有所养"的真意——不仅是延长生命的长度,更是努力让每位长者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在熟悉的温度与关怀中,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美好的岁月年华。

 

 

 

悦年华更多阅读:

悦年华:慢病照护小课堂 | 别把关节痛当 “老常态”!科学干预有门道

悦年华:温暖康复录丨从轮椅到行走的温柔接力

【悦·享】爱在初夏,情暖生辰|悦年华二季度生日会温馨纪实

悦年华:慢病照护小课堂 | 暖心呵护,守护长者“生命运输线”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