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家:世界摄影日 | 你,都有哪些拍照小习惯?
今天是世界摄影日。
平日里我们的朋友圈总被各种光影刷屏,有趣的是,同一个快门键,在年轻人、中年人、长者的指尖下,却定格了三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温度。
年轻人的镜头
是身体拧成麻花的“艺术追求”。在天台上180°地倒立只为镜头框住一片云,为对准猫咪蹲在树林用膝盖当三脚架。装备更是玩出了花样:运动相机绑在宠物背上拍日常,全景相机架在自行车把上扫街。每张照片里,都飘着满满的氛围感。


中年人的镜头
是人肉GPS的精准“仪式感”。到了西湖,雷峰塔必定是合影的背景板,去了故宫必站太和殿前,皮带扣永远对准镜头中心线,连微笑时露几颗牙齿都像经过彩排。专业装备更是标配:长枪短炮的镜头擦得锃亮,镜头盖总用绒布裹着。手机里存着上百种滤镜,拍孙子用“萌娃模式”,拍战友聚会加“复古滤镜”,照片不加点特效就像菜里没放盐。

长者的镜头
而在大家的家,长者的镜头则藏着岁月酿出的生活本味。他们的快门声里,藏着动人的烟火气。
社区的凉亭里,有位长者的拍照姿势几年如一日。每逢周末儿女来看她,她总拉着人往紫藤花架下站,自己往右边挪半步,确保手机镜头能稳稳框住花影里的一家人。那半步的距离,是她算好的团圆构图,这个姿势花开花落从不改,就像日子里的牵挂,从来准时。

其实长者的拍摄秘笈很简单:原图直出,反倒藏着最本真的味道。就像有位长者的手机里,藏着一张曝光过度的生日宴照片,烛火的光晕把画面照得发白,儿子捧着蛋糕的脸模糊成一团光影。长者笑眯眯的说道:“那天孙子抢着按手机,手一抖拍成这样,可我就爱这张。”这照片虽拍糊了,却是幸福漫出来的模样!

最动人的,是大家的家城心医养社区的生活相册,里面藏着数千张照片:有母亲节舞会上长者扬起的丝巾,有康乐活动室里漫出来的笑声,有建党节合唱时眼里的光……这些照片构图歪歪扭扭,光线忽明忽暗,却比任何精心策划的影像都更有力量。

大家的家读懂了
长者的摄影秘笈
从不在参数里,而在晨昏俯拾间
是皱纹里漾开的笑意
是时光窖藏的原浆
每一声“咔嚓”
都是岁月写给生活的诗......
大家的家更多阅读:
大家的家:100个城心守护者|她轻轻叩门,把长者的心事带给打开的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