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客服

关注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

发布时间:2023-05-26

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只有充足的睡眠才能有效地保障人体的生理需求,可以说良好的睡眠对于我们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经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有27%的人存在睡眠问题。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在我们的临床康复工作中,相当多的病人存在有睡眠障碍,这也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显示,脑卒中后3~4 个月内,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最高,一般持续时间10 个月左右,部分患者持续时间较短,约1 个月,部分患者长达3个月,甚至终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深入地了解一下睡眠障碍吧。
 


什么是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和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如睡眠减少或过多、睡行症等,其中以失眠症最为常见。

 

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

1.入睡困难,且入睡的时间有时可达到半个小时,甚至1个小时左右,同时患者在夜间极容易出现焦躁不安等症状。

2.部分患者清晨醒来的时间常常比正常人觉醒的时间提前约1个小时或以上,而且在醒来之后便无法再度入睡。

3.有些脑卒中患者容易出现睡眠颠倒的现象,即出现夜间清醒而白天睡眠等情况。

4.还有些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维持性障碍,即睡眠的时间相对较短,而中途觉醒的次数可达到3次或以上,睡眠时间常短于5小时。

 

睡眠障碍产生的原因

1.大脑损伤本身会损害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导致睡眠障碍产生。

2.中风的后遗症,如焦虑、抑郁和心理压力,经常伴随中风并使其复杂化,可能进一步导致卒中后睡眠障碍。

3.脑血管病引起的并发症,如心肺疾病、癫痫、感染等可能会加剧睡眠破碎,导致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的危害

短期危害:

可以导致第二天的嗜睡感,包括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如心慌、胸闷、气短,甚至有头昏、头沉等改变。

长期危害:

长时间的睡眠障碍会影响认知功能,白天精神不佳,情绪波动大,注意力无法集中,交流受限,动作反应受限。增加或加重患者抑郁及焦虑心理;同时,会破坏免疫系统,增加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系统疾病发生的几率。

 

睡眠障碍的干预

关注患者心理状况

了解患者病情,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知识,使患者接受现实,正确面对疾病;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使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培养有利睡眠的习惯

合理安排白天活动时间,控制午睡时间(不超过1小时);注意饮食调节,睡前避免进食过多,忌服引起兴奋的饮料、药物等。

 

环境改造

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对患者睡眠的影响,如灯光、温度、声音等,为患者营造舒适放松的睡眠环境

 

经颅磁刺激

低频rTMS能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正常睡眠觉醒周期的调整,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且安全性较高。

 

腹式呼吸

通过调节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脑区来缓解焦虑情绪,放松精神,提高睡眠质量。

方法:将手放置在腹部,经鼻吸气,吸气时,感觉腹部轻轻推动自己的手掌向外,经口呼气,呼气时,感受自己的手掌跟随着腹部往内收。呼吸时要深长而缓慢。

 

睡前拉伸

仰卧位,双腿屈膝,双手抱住小腿前侧,观察肩部是否贴紧床面,如无法贴紧,可借助毛巾,将毛巾穿过大腿后侧,双手握住毛巾两端,以保证肩部贴紧床面,躯干及头颈部均处于放松的状态,感受背部拉伸的感觉。

 

睡眠障碍绝非小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重视起自身的睡眠质量,拥有良好的睡眠对我们的康复治疗效果事半功倍。

 

更多热搜:

50岁后的中老年人,每天睡多久才好?

入住养老院都有哪些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