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客服

看丹老年公寓浅谈患病老人的心理护理

发布时间:2023-09-17

老/年/心/理/解/码

患病老人的心理护理

走近老人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一些老人哭诉自己失去了行动能力,长期瘫在床,子女工作忙,不想给他们找麻烦,可自己真的太寂寞了,身体原因,也出不了门,整天整天躺在床上没个人说说话。听到这些难免让人心中觉得沉重。试想一下,一个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看遍了世间悲欢离合的老人,竟然因为不堪寂寞放声大哭。可见她承受着多么沉重的心理压力,其中的委屈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甚至一些老人说自己就是个废人,什么都做不了,还老给孩子们添麻烦。她们觉得与其过这样生不如死的日子,还不如早点儿死,早点解脱,也不用祸害活着的人。

了解老人

 

由于年龄、身体状况等各方面的限制,老年人在面对心理困扰的时候,并不像年轻人那样适合用自我分析实现升华,而是更需要身边的人向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可选方案,帮助他们尽快解决某一问题。因此,作为看护人或者护理人员,我们就要清楚地了解这些老人的心理状态。只有真正深人他们的内心,感他们所感,忧他们所忧,才能理解和帮助他们。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水平的发展,人均寿命逐渐增长,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大,身患疾病的老人也越来越多。由于慢性病常常反复发作,难以完全治愈,这就使得长期患病的老人在身体承受痛苦的同时,心理状态也随之发生了复杂的改变。
 

虽然,许多老人都能正确面对衰老这一不可抗拒的现实问题,但每一个老人都希望自己能健康长寿,所以当疾病来袭时,就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病态心理反应,比较常见的就是恐惧、悲观、无价值感、孤独感、焦虑、烦躁,以及感到自尊受到威胁。
 

这种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与悲观态度,还会进一步泛化到整个晚年生活中来,使老人觉得自己除了拖累家人之外,毫无价值感。尤其是失能老人,他们的身体已经离不开子女或护理人员的照顾,但他们的精神状态却仍然同过去一样清醒,这让他们感到格外羞愧和失落。不接受别人的帮助、不给别人添麻烦,这不现实;而被照顾却又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这时,老人们通常会用两种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一个是消沉、哭泣,一个是焦虑、烦躁。前者是由于老人将一切罪过都揽到自己身上,认为全是因为自己没用,才造成现在的局面,后者则是把不良情绪发泄到照顾者身上,遇到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如果不了解这些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那么就很容易把这些老人划分到性格“麻烦”、“古怪”、“有问题”的行列中去,甚至还会出现顶撞、辱骂老人的情况,给患病老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无论出现哪种不良情绪,都会严重影响到这些患病老人的身心状态,使他们的病情恶化,或是与家人的关系日趋紧张,这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但是,很多子女或者护理人员对老年人心理问题并不了解,或者根本不知道老人的心理也是需要护理的,这就导致很多家庭或养老机构中的老人出现心理问题。而现代护理学的基本观念之一就是要为护理对象提供身心双方面的整体护理。人们应当深刻地意识到,必须将身体和心理护理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彼此促进,才能真正改善这些长期患病老人的生命质量。
 

心理护理的目的不是通过强制灌输去改变老人的想法,而是要帮助老人意识到,自己怎么做才是最好的,让他们自身产生想要改变的念头。

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给予老人理解

 

第一,要给予患病老人最大限度的理解。
 

老人在患病后大多都会伴随着情绪方面的变化,也许是急躁易怒,也许是悲观失落。在察觉到这点之后,子女或护理人员就更要耐心、细致地照顾老人,安抚他们。应等到他们情绪平复之后,再通过讲解病理知识、分析现状等方式让他们明白:生病让人们更加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不仅不应该自暴自弃,反而更要积极地活下去,努力重获健康。同时,注意不要被患病老人影响,也变得急躁、易怒,或者对他们冷淡处之,不予理睬。应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平静下来,然后鼓励他们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内心感受。

 

安全的环境

 

第二,要给患病老人创建一个安全的环境。
 

大部分患病老人最担忧的就是自己是否给别人添了麻烦,所以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避免让他们产生这种感觉。应把他们当做健康人一样去聊天。子女或护理人员的这种态度,会使患病老人觉得自己是被重视、被尊重的,从而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和慰藉。在乐观的子女或护理人员的照料下,患病老人容易变得积极起来。反之,如果照顾者不能提供安全、积极的环境,那么患病老人往往更会深陷负面情绪之中。

 

培养兴趣爱好

 

第三,尝试着培养患病老人的兴趣爱好。
 

培养兴趣爱好可使患病老人的关注点得到转移,从而减轻痛苦,恢复心理平衡。有意思的活动不仅可以使患病老人的生活变得充实起来,更有助于驱散他们心中的烦闷。即使是瘫痪在床的老人,也可以鼓励她参与到某些活动中来,例如唱歌、看书、绣十字绣、学习电脑等。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子女和护理人员可以和老人们一起完成某项活动,通过这种互动来缩短双方内心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安抚老人,增强他们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

 

情绪表达

 

第四,允许患病老人适度表达情绪。
 

老人们习惯报喜不报忧,那些不好的消息常被老人隐瞒起来,生怕让子女也感到忧虑、难过。但是,不愉快的情绪应该尽快释放出去。作为子女或护理人员,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这点,鼓励老人将他们的担忧说出来,大家一起尝试解决。切不能任由这些问题在老人心中生根、发芽。有些患病老人在某次尝试着表达情绪时,遭遇了子女或护理人员不恰当的质疑、否定,从此便缄口不言。所以,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老人感到自己的情绪给别人造成了麻烦。

那些长期患病的老人,你我或许不能帮他们分担身体的痛苦,但一定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安全感、信任感和希望。请让他们坚信,即使他们身患疾病,却依然珍贵。

 

更多热搜:

北京市丰台区看丹老年公寓

看丹老年公寓 老有所养 丨 最美城市的颐养圣地
看丹老年公寓丨收好这份避“坑”指南,警惕养老诈骗新套路!
看丹老年公寓关注口腔问题 守护老人健康
看丹老年公寓浅谈老年人长寿饮食“十一点”